曹春生,1937年生,满族,辽宁人。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后保送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9年毕业后公派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留学深造。1964年回国,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至今,曾任雕塑系主任。现任中央美院雕塑系教授、第二工作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城雕委委员、艺委会秘书长,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首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名誉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获国务院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艺术称号。

曹春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雕塑的重要参与者,他将西方杰出的城市雕塑作品引进国内,为中国雕塑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曹春生与雕塑结缘一生,无论是在学校学习或是走向教学岗位,他的事业都与雕塑息息相关,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大展,并获奖。多次赴欧美诸国、日本、中东、港澳台等地考察、讲学、举办个人展览。代表作有《列宁》、《周恩来》、《陈毅》、《蒲松龄》、《谭嗣同》、《琴》、《回归•香港的春天》等。


曹春生先生的雕塑以人物为主,他曾为不少历史人物造像,也创作过许多大型城市雕塑。他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鲜活,在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同时,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在1号展厅内,曹春生先生创作于2009年的群雕《鼓舞——民族大团结》摆放在展厅正中央的显要位置;作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鼓舞——民族大团结》创作组经过三年的艰苦工作,他们对于各民族的外貌特征和服装服饰,以及不同民族间的锣鼓形态和击鼓方式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最终选定圆形做为雕塑的基本构图,与人们手中各种圆形的鼓形成呼应关系,营造出鼓舞人心的热烈场面,寓意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这件雕塑曾参加国庆六十周年美术大展,目前已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曹春生参加的另一有重大意义的集体创作,是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置放在北京芦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雕塑公园的大型组雕。他为这一组雕贡献了“战马嘶鸣”的创作,刻画了十八骑兵奔腾向前走向胜利的雄姿。前两年,曹春生接受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任务,带领几位助手创作以民族大团结为主题的大型雕塑,他精心设计了人们敲击大鼓欢庆团结的情景,巧妙地表达了这一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主题。作为这一作品的主要设计者和创作者,曹春生除了奉献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外,还表现出杰出的组织才能。
曹春生在大铜章设计上也无比精湛。例如设计的人民领袖毛泽东铜质纪念章,一套三枚,每枚直径80毫米。青年款正面以青年毛泽东头像为图案,背面以韶山毛泽东故居为图案;中年款正面以中年毛泽东头像为图案,背面以延安宝塔山为图案;晚年款正面以晚年毛泽东头像为图案,背面以北京天安门为图案,并统一在背面上缘镌刻“人民领袖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字样,并刊年号。全球限量发售,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造币技术铸造,制作精美。

曹春生坚持认为,中国当今的写实主义雕塑仍然要继承刘开渠先生等前辈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理想,在写实造型中更多地融进我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精神和手法,赋予写实雕塑艺术以更充足的民族文化精神和格调趣味,使其具有更鲜明的民族气派。他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地践行这一理想,为我国雕塑艺术的繁荣,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和智慧! |